在文章修改过程中,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静下来看一看,潜心揣摸,反复敲打。
" d+ K$ Z: A) H& r3 Y0 m一是主题是否扣紧。6 Q1 x( I9 f9 `3 U& `5 S
离题万里,这稿子就是废稿。要先看文章大标题是否紧扣会议主题,再看各大标题下的小标题是否紧扣所属的大标题,层层围绕中心,文稿主题鲜明,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扣紧的,要通过增加过渡性语句等适当的方式予以补救。
9 f" H: Y. W" Y0 q5 P' _(小标题围绕大标题,大标题围绕主题,层层围绕中心转)2 Y7 A- ~2 K; T# U
0 ^/ y8 P. Q' ]; r* \+ n; O2 b3 L; _
二是框架是否合理。
- `$ g, _" m7 i3 d/ U7 _9 F审视一下,看有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顺序,内容的安排有没有错位,文章整体结构有没有做到环环相扣、周密严谨。4 |) w- t" d) v$ @; u/ q- f
/ y* i! [! w. j. z- m$ d, S9 N& n( D5 k; z; R9 p/ L
三是看内容是否遗漏。
7 ]* g; p' }- G& \) J2 f阐述道理的,观点准不准、全不全,道理讲得透不透;讲举措的,办法够不够、实不实,措施有没有到位。
* k( p$ M4 y9 ]: `1 k& V# t$ l5 W( ?. q: N( l
& Y7 {( j) U& P$ U, N8 u p7 c四是看重点是否突出。
, q8 I" k& z& z. T面面俱到的讲话,看起来八面玲珑,其实,由于平均着墨,难免如蜻蜓点水,让人不知所云。“浓妆淡抹始相宜”,要着眼于增强讲话的针对性,本地实际工作中极需解决的方面予以“浓妆”,一般性要求予以“淡抹”,甚至略去不提。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有忍痛割爱的气度,即使是自己冥思苦想的所谓神来之笔,如果有可能因辞害意,也要毫不犹豫地舍弃。
# q8 m- Y) i% z) l% y; E* ~0 q0 }9 x' ^ T- r; R5 f
2 A# T2 I& w0 `; g( r- I* j
# z: y( W' W0 R3 |4 S( Z; f8 U
* x6 P4 L/ q: a- T4 X#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