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四)
主讲:清水拂心
(2015年12月28日在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366351120的讲稿)
* u' ?, }$ y2 X- G' d0 ~1 p
7 n" c: K$ N( T9 O9 H文稿评改演播室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继续讲解《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这次课程主要是通过解析一篇文章,让大家进一步深化对辩证法的认识和体会。
. w9 B8 c5 H4 @: S
8 A' ]$ g9 i( o* P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我当“第一书记”的辩证法》,作者王炳春是山东省文化厅选派到菏泽市郓城县郭庄村的“第一书记”。文章总结了他担任“第一书记”的所看、所做和所想,文中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堪称活学活用辩证法的典范之作,相信大家看了此文之后,会对辩证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闲话少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这篇《我当“第一书记”的辩证法》。
9 `2 K" I' x7 S' J" C5 }
' N4 W6 J9 {) S8 q; b3 H
导语部分: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我当“第一书记”的辩证法》。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用辩证的思维摸情况;第二句,用辩证的方法做工作;第三句,用辩证的原则树形象强素质。
+ F; O; v6 E$ r% @: q! p" E: D- t5 s7 ]
(解析:1、从导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辩证法既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工作方法,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和规律。同时,辩证法还是一种领导艺术、一种决策技巧、一种成事秘诀。辩证法不仅有利于我们公文写作中的谋篇布局、层次摆布、语言架构等,更对我们为官从政、谋事干事大有裨益。毫不夸张地说,学好辩证法,走遍天下都不怕;用好辩证法,写尽公文都不差;掌握辩证法,任何事情全办顺。2、摸情况、做工作、强素质三者之间也存在着辩证法,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摸情况与做工作是因果联系,摸清了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好工作,这是联系的观点;做工作与强素质是一外一内、相互统一的关系,外在的工作表现出色,必然由于内在素质的过硬,内在素质的过硬通过外在工作的出色来体现。)
0 [9 T( X6 l/ B# Q, v
1 n" u, V: m7 c3 x7 z8 r( h
第一部分:用辩证的思维摸情况
( T( z+ g! K# A# S$ n' E7 J- V$ ], i/ V+ v1 l: K9 M- f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多”是毛泽东同志常讲的三条工作经验。其中,情况明是第一条,是基础;情况不明,一切都无从谈起。所谓情况明,关键的是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优势与劣势、把握现在与潜在。郭庄村是郓城县黄集乡的特困村。2011年,共271户、106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的有113户。 . ]6 g: a% j# X/ G3 t* i/ Q
( E& B7 K$ O7 A; M! T
(解析:1、情况明,不仅需要发展的、联系的观点,还需要矛盾的观点,需要综合运用辩证法中的三大观点。2、优劣势、显潜能用词精切、恰当。优劣势、显潜能之中饱含着机遇与挑战、基础和长远、长处和短处等诸多方面。3、摸情况,关键是摸清优劣势、显潜能。抓住优劣势、显潜能,就是抓住了摸情况的“牛鼻子”,就是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关键,体现了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观点。4、启示我们,摸情况一定要辩证、全面地去摸排,切忌片面、单一,要学会从多维角度去分析,如纵横、内外、正反,等等。)
- B5 B( L8 |! S1 t. b. t
3 [ h( B3 ?; |在深入开展“五访五必问”基础上,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我总结了五个特点:
9 V+ T* |' z5 ` \ V: B2 j' p
8 f, t+ K( t! N6 J; V$ O既偏又正。偏,地理位置偏。菏泽处山东边沿,郓城处菏泽边沿,黄集处郓城边沿,黄集乡、郭庄村处河南边沿,与河南台前县相联结。黄集乡离郓城县城30多公里,坐车却需要1个小时。因为,只有一条旧的黄河大堤路,像羊肠子一样,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中间经过一座很窄的危桥,桥中间一个大窟窿,透过大窟窿可以看见底下的河流。车行驶在这里,司机必须高度警惕,一不小心车轮就会陷下去。当然也有好处,无论开车还是坐车都不会打盹,始终保持“精神抖擞”的良好状态。乡机关的干部大多是本乡人,白天到机关工作,晚上回村里睡觉。干部不愿意到这个乡来工作,来了的一定想方设法调走。连续10年没有新来大学生。上级的许多支农惠农政策“递减效应”十分明显。这里几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正,这里曾是我们祖先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我查过《郓城史志》。郓,《说文》的解释是:从邑,军声,意为屯兵的城池。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鲁国西鄙,公元587年(鲁成公四年)修了一座屯兵的城池,名郓,成为鲁国西部边陲军事要地。五代后唐时期,正式定名为郓城。郓城历史悠久、传统光荣。肖堌堆出土文物考证,郓城早在商代就有劳动人民定居,商王祖乙曾迁都于此,当属华夏民族的“正统”之地。我经常对那里的村民说:不要看到自己穷,就感到低人一头,你们的祖先可了不起啊,大多是“皇家子弟”,也许你们的身上都有“皇家血脉”、“皇家基因”啊。
( P; X5 b2 P9 W* w5 W! r( Z
5 |% F) D: v' {& [: k2 O(解析:1、这篇文稿是作者的一次公开场合发言稿,其中列举了很多生动的事例,让人听了不觉得深奥、而且容易记住。其实,这本身也体现了辩证法,即因地制宜、因症施策,考虑到听众、场合,来选择合适的内容。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考虑到文稿发言与听众接受之间的联系,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发言内容。2、这一段阐述的是位置偏与出身正之间的辩证关系。)
+ z# J7 B* g! V& ~! e2 v$ b5 A8 u0 Z% H; A1 L+ w6 F: j
既弱又强。弱,经济实力弱。2011年,郓城人口124万,GDP不足180亿,地方财政收入不足14亿。郭庄村的“弱”主要表现:一是村民穷。一村民曾因丢失600块钱,压力过大,抑郁自杀。还有的孩子兄弟俩轮流穿一双鞋。以传统种植为主,结构单一,效益低。二是路难走。“雨天外人进不来,进来粘掉两支鞋;晴天骑车搁破腚,电动三轮胡乱蹦”。当地娶媳妇的风俗是“西进东出”,但接新娘子的汽车到了村西头,得用毛驴拉进村里,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三是村空壳。一分钱也没有,还欠外债4万多,村“两委”的待遇无法落实,领的是“白条”工资。村“两委”办公室是租用村民的两间房子,更没有文化大院、健身场所,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不敢想、更不敢干。卫生室租用村民的房子,两小间,仅有一个床铺铺的是芦苇席,用蚊帐竿子挂药瓶,很不像样。四是班子弱。党员16名,年龄严重老化。前年换届推行干部年轻化,选出的支部书记65岁。22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常年在外务工,村内以“613899队伍”(儿童、妇女、老人)为主。许多村民与党支部之间“有田有地不靠你、外出打工不求你、有了困难就找你、解决不好就骂你、出点纰漏就告你”,党支部既无力办事、也不敢办事,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五是地难浇。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欠账,虽然靠近黄河,但旱涝不能保收,汛期涝,春季旱,靠天吃饭。六是村风乱。素有郭、玄、高、王“四大家庭”之称,宗族关系复杂,是出了名的“难办村”。打架斗殴、酒后骂街、小偷小摸经常出现。有的村民晚上睡觉把牲口拴在床腿上。党和政府的主流声音弱,家族舆论、街头舆论占据主导。强,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了郓城人民坚强不屈的性格。这里英雄辈出。“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宋江、晁盖、吴用就出生在当地。郓城是著名的鲁西南战役主战场,刘邓大军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郭庄是革命老区的红色堡垒,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八路军115师挥师东进,就在郭庄村安营扎寨,村民王玲义、庞广立等10多名青年人参加革命,成为郓北区抗日斗争的积极分子。进村第一天,我走访看望92岁高龄的老党员宠广立,他是当年的游击队员。他说,当年打鬼子、抓汉奸时,能隔150米远,一枪就能撂倒一个,现在每天能喝一瓶白酒,房间还挂着许多大刀和玩具枪。这里一直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产粮区,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现在,都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这里还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郭庄村老艺术家范洪元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落子著名传人。村民有生产钢球的传统,产品还远销海外。
0 ^, f0 V/ V: ^: b; M1 I& U
8 L/ V% \$ }& @* b(解析:1、这一段阐述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弱与历史文化强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理解为现在弱与历史强的辩证关系。2、前者弱,不仅仅是经济弱,包含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弱,村集体与村民个人的双弱,交通条件与农业生产条件的双弱,这些弱都是根本性的弱。从这几个方面来论证“弱”,太准了。)
/ Z [& @3 K$ r% A4 E. f) N, S3 ]" t& I& M2 p" c
既脏又净。脏,生态环境差。粪堆、草堆、垃圾堆“三堆”随处可见。钢球厂出来的污水直接排到了沟渠里,灌溉时随着黄河水流进了农田里。我曾亲眼目睹了他们“办白事”的场面,全村人吃饭的小桌子摆到大街上,桌子旁边紧挨着粪堆。历史上郓城兵连祸结、水灾频繁,人们形成了临时居住的心理定势。净,民风淳朴、诚信豪爽、心如净土。市场竞争带来的负面作用,如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等,在这里很少有。我曾组织一次“银企联席会”,请乡信用社同志,同我村种植养殖大户面对面,征求他们贷款需求,村民只提出5万、8万的数额。我想,这里面,一方面因为村民经济实力弱;另一方面,他们在贷款时肯定充分考虑到还款。重信用、讲公德根深蒂固,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 y: o! q5 M$ K$ u, |& E# G
, E! N9 Y6 m9 z8 f
(解析:1、这一段阐述的是外在生态环境之脏与内在心灵境界之净的辩证关系。2、个人认为,此处“民风淳朴”与上一段的“村风乱”相矛盾,这应该是本文的一个瑕疵。)
K6 {& O% \1 t; e1 h9 p& f
' y$ C8 [- T8 `# j0 I/ p8 u
既洼又高。洼,经济洼地。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使得这里的人才劳动力、资金技术、物质财富大量外流。郭庄村230名青壮年在天南海北打工。当地银行为追求贷款的流动性、安全性,竟然把大笔的钱向发达地区放贷。用地指标也外卖到发达地区。我村230多亩坑塘,荒废多年,杂草丛生。本想开发为农产品加工厂,结果到土管所一查,竟然被定性为基本农田。“红线”动不得。贫困的村民被紧紧地捆在种地上。高,政治高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先富带后富、沿海援内陆,成为鲜明的政治要求和强劲的时代潮流。正如一个家庭,生活困难时,老大哥为照顾其他兄弟姐妹,奉献了自己,还“打了光棍”。兄弟姐妹成才了、进城了、有钱了,他却一贫如洗,待在家里伺候父母。虽然他曾经一度在家里感到自卑。而现在成才、成功的兄弟姐妹都感激他,愿意帮助他。“木桶原理”为郓城人民助威呐喊:没有郓城的农村脱贫就没有山东的科学发展;没有郓城的小康就没有山东的小康;没有郓城的“经济文化强县”就没有山东的“经济文化强省”。
& @7 Q, _% p. e6 W) D1 G! B1 z3 n
) b: ~9 t5 ~3 T+ J1 p$ D C# V(解析:1、这一段阐述的是经济洼与政治高的辩证关系,或者是发展条件差与发展机遇好的辩证关系。2、此段“工业反哺农业”比喻成“弟妹回报大哥”,这个比喻贴切、生动、出彩。任何恰当的比喻,都是深入掌握了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结果,抓住其核心相似点,然后两者相联系。3、此段论述“木桶原理”,带有强烈的哲学意味,体现的是联系、发展的观点,敏锐地看到了当前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开展农村扶贫的发展机遇。)
$ Q, |' C, {3 |* y
& D: m+ A" \; Z- s. W1 w* ~
既小又大。小,与东部地区相比发展步子迈得小。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郓城人民取得显著成就,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发展变化很大,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步子迈得不大。大,发展潜力大。郓城矿产资源、水资源、农产品资源丰富,县内接近一半的地面下储藏着优质煤(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煤田总面积642平方公里),综合开发潜力十分巨大。“京九”铁路纵贯郓城,设有1个客运站、1个货运站,还有日兰高速、济广高速等。只要加几把劲,打通县、乡、村路,就能带来很明显的发展效应。另外,国家成立中原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整个菏泽在其范围之中,将会有更优惠的政策。
. [7 D7 b- M8 C. K0 Q" k: z- Q" `$ p- N' h5 w9 B" @8 d# z! l' c) c6 L
(解析:这一段阐述的是发展步子小与发展潜能大的辩证关系,或者说是发展速度慢与发展后劲足的辩证关系。)
" [5 _" L" ~' g0 M' @, M: w+ c: [# q
“偏、弱、脏、洼、小”是外在的,体现的是目前差距,表明的是工作起点;“正、强、净、高、大”是内在的,蕴含的是发展动力,表明的是前进方向。只要我们扎实努力,“偏”可以向“正”转化,“弱”可以向“强”转化,“脏”可以向“净”转化,“洼”可以向“高”转化,“小”可以向“大”转化。
! ^- M2 Y) n, _. q7 R
' V1 z# Y$ _$ N( j, m(解析:1、这一段是小总结,阐述的是五大劣势与五大优势的辩证关系,通过“一外在一内在”、“一目前一后劲”、“一起点一方向”,进行了再一次辩证的总结和提炼,到位、出彩!2、五个“转化”,体现的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只要达到了一定的条件,就能实现事物性质的转变。)
$ Y7 P% g }$ R, @. d: w
& w3 g0 H: e! |; U$ t9 {! i4 C; u; ]郭庄村贫穷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4 @0 T! T- [" ?' W- B
& X; _, A& s! {6 e6 S
外部因素:国家责任、市场机制、滩区环境。国家责任,就是长期以来,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这里的人民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计划经济时期,重点工业项目很少考虑在这里布局,这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鲜明反差;市场经济以来,实行“分灶吃饭”,地方没有财力投入发展工商业。仅靠种植粮食,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长期以来,政绩考核偏重于GDP和工业经济,对“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体现不够,使得这里的干部“左右为难”、“十分尴尬”。市场机制,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使得这里的生产要素被“抽空”。全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常年在外务工,村内以“613899队伍”(儿童、妇女、老人)为主,发展内在活力不足。滩区环境,就是长期以来黄河流路不稳,滩区道路、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少、欠账多,与大城市、大市场呈“半绝缘”、“半封闭”状态,村民游离于市场之外,发展的基本支撑脆弱。
$ M+ M8 o6 z$ [% W6 q0 F9 W) T0 W( J
' G5 v) T3 x) V& J, a内在因素:思想保守、班子不强、思路不清。思想保守,主要是“等、靠、要、怕”思想严重,合作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薄弱。班子不强,主要是村级组织涣散,家庭势力隆起,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重重;村“两委”没钱办事、不敢办事,村干部待遇低;党员老化,不敢纳新,村支部缺乏凝聚力、战斗力。思路不清,主要是固守传统小麦、玉米种植,调整产业结构步伐慢,“名优特”种植养殖少;对土地流转和经营体制改革认识滞后,改革力度小,分散的农民被栓在几亩耕地上,大型机械、先进技术难以推广利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认识不足,农民“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 t' g! a& u& z+ K" F) n3 e: F7 _
% W( U: o% Y4 h2 A! ~7 v
总之,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发展“输在了起跑线上”、“输在了沉重的包袱上”、“输在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上”、“输在了滩区自然环境制约上”,强烈呼唤以更大力度推动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强烈呼唤以更强措施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强烈呼唤“第一书记”去抓党建促脱贫。
/ M# _2 o; p, q8 D8 ]7 E6 M
9 f- w. r. u& r$ U
我感到,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分析贫困农村的落后,要看谁是主体、谁是客体。从党和政府这个角度来看,上面分析的外因其实就是内因。换句话说,他们落后,我们是负主要责任的。因此,我理解,省委、省政府派我们“第一书记”到贫困农村去,并不是“施恩”,也不是什么“救星”,而是实实在在去还账、还债、还情的!
2 \5 q V. Q# E) G @$ G
4 O' }0 ~, |2 y0 X @; S/ a8 S# m(解析:1、这几段主要分析郭庄村贫穷落后的原因,同样是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来科学分析、全面分析、中肯分析。主要站在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两个角度分析,其中外部原因有历史的分析、有市场的分析、有资源环境的分析;内部原因有思想思路的分析,包括村民的思想、村干部的思想、发展的思想等等。2、“输在了起跑线”、“输在了沉重的包袱上”对应历史原因,“输在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应市场的原因,“输在了滩区自然环境制约上”对应资源环境的原因,三个“输在了”总结到位,紧跟着“强烈呼唤”,看起来自然、顺畅,逻辑性比较严密。3、“三个强烈呼唤”之间,也存在着辩证思维,先是宏观的的政策扶持,然后是具体的发展举措扶持,最后回到作者的岗位角色,阐述的是人力的扶持。先大后小,高站位又落脚实,极具层次感。4、主客体的辩证分析,也比较有特色,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辩证分析。另外,对“第一书记”施恩者与还债者角色定位的辩证分析,不仅有理性的成分,更有感性的成分,体现了作者对自身“第一书记”极具责任感的定位。)
" _0 r* L+ o7 f" S* U
- X; v# e: F0 x7 B. R第二部分:用辩证的方法做工作
0 T4 Z3 T" \) {" `0 Z+ x0 n+ Z+ C: C! g- d ]9 l7 e6 J* s1 `* M) q
到贫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既要抓党建又要促脱贫,既要推进工作又要维护稳定,既要“介乎其中”又要“超乎其上”,这些问题如何把握,始终在我头脑里打转。10多个月来,边思考边探索边实践,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7 |/ S* O! _2 H' }3 T5 i [( H
8 [* R: d, o+ t8 U6 E& o% C! \% a7 G(解析:三个“既……又……”体现的是作者对自身职责任务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启示我们,任何精准科学的定位,都需要运用辩证的思维,都包含着两面性,需要运用两点论来全面地、系统地、联系地分析。)
8 a, `) b4 h: h9 ^" \/ {! P+ B8 _' @8 l6 V; F
第一,要把倾情、倾力、倾智三种能量结合好。“第一书记”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当好“第一书记”,首要的是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这是根本;其次是要用全力去做,要盯上、靠上、拼上,这是关键;农村工作是复杂的,贫困村往往更加复杂,有了真情,有了实干,还要会干,要用智慧做工作,这是重要条件。三者缺一不可。倾情,是情感的力量,决定着我们的工作方向;倾力,是身体的力量,决定着我们的工作进展;倾智,是理性的力量,决定着我们的工作成效。如果,仅仅用力去做,没有深厚的感情,不能贴近群众的真实需要,既使做出政绩来,群众往往不认账。如果,仅仅用力去做,没有用心,出现的矛盾不能化解,有时会半途而废,甚至把好事办砸了。必须把这三种能量结合起来。这方面,我在“结对帮扶”、“盘活废旧窑场”和“网络扶贫”三件事中体会最深。
, J" \8 f6 A3 F' H! ^# W" V
; J6 e0 l$ I( a(解析:1、此段“根本”、“关键”、“重要条件”,体现的是抓事务主要矛盾的观点。进而得出“倾情、倾力、倾智”的观点,让人信服。2、作者对“倾情、倾力、倾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三者就是三个部分,共同构成“第一书记”履职尽责的整体,又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3、后面举的三个例子,又分别对应、佐证“倾情、倾力、倾智”。这一段看起来有很多层次,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让人佩服。主要就是三层意思:根本—倾情—结对帮扶,关键—倾力—盘活废旧窑场,重要条件—倾智—网络扶贫。)
. M: w3 q( F1 M1 P, }& f. R0 Y) O* b, N3 o' B
先说说“结对帮扶”。
* ?) a7 B2 Y% r) c$ Z( O6 e; {6 H: g* P \7 B; `
起初,基层干部群众是在用怀疑目光看我们。如何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应当是当好“第一书记”的第一步。4月15日,走访一个特困家庭。孩子叫郭秀香。去年爸爸因得癌症,无钱医治,又担心拖累家人,绝望中上吊自杀了。妈妈精神失常,年仅12岁的她辍学了。来到她家,只见她在院子里低着头,摘韭菜,一声也不吭。我走近她问:愿意再去上学吗?连问好几声,这个孩子始终不语,眼泪却顺着黑黑的小手中间的韭菜叶往下直流。当即,我从身上掏出1000元,交给村干部。我哽咽地说“这个孩子我包了,她的学费全部由我来承担,一直供她读到大学。明天,请把她送回学校去”。第二天,当郭秀香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时,老师和同学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五一”节,我从城里邀请了其他三个家庭来到村里,与另外三个特困家庭进行结对帮扶。留下账号,捐款捐物,并像我一样承诺一直供他们读完大学。当天,村民自发燃放起鞭炮。正是有了此举,村民才知道我这个“第一书记”是来真心帮助他们的。在首次全村党员干部和村代表大会上,我动情地说“进了郭庄门就是郭庄人”,派我来,不是来施舍、更不是镀金,而是来还情、还债、还账的。他们看到了希望,对我有了信任。随后,召开村“两委”、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认真讲解省委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精神和要求,提出盘活资源、修路筑桥、实现旱涝保收、建设文化大院等17项倡议,展现郭庄村未来几年的美好蓝图,真情表达同郭庄村全体村民一起抓住机遇、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赢得大多数村民普遍认同。
8 D5 |' @# [! w7 [
+ D( t$ B2 ~' h" ^/ p6 z(解析:作者第一次到村,给人还是一种陌生感。要想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取得信任,只有从感情入手。作者一进村就选择“支助贫困儿童”,以实实在在地帮扶,达到了拉近距离、取得信任的目标。其实,这就体现了一种抓切入点、抓突破口、抓关键、抓重点的辩证方法。)
. C% f* n- O6 O/ |' s
* l; b# g1 z: H( Y
+ t$ U/ Q5 C: r% ?' q/ c9 D, E) V9 Z9 B
+ S* D3 C0 X" f4 C1 t
5 b$ S, b# Y# p4、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良好学风。既务实又务虚,善于总结提炼,善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理论思考,把具体做法、成功经验,提升为规律性认识,固化为制度和规章。还要学会把理论转化为政策,把政策转化为项目,把项目转化为农村党建和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方案。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理解,进一步看清所谓“普世价值”的本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6 X. A% f2 J( Y6 m" T/ T- W
9 y6 R3 u |5 Q4 d0 @
5 n) [6 c" n: {: y. k1 M& n( ?2 ~$ ^; S
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第一书记”岗位很特殊,个人理解,这个岗位有三个特点:很宽、很窄、很管。很宽,就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方面,许多内容是我们在部门工作所不能涉及的。很窄,就是可运用的手段、载体、抓手少,这就迫使我们动脑筋想办法。很管,是菏泽话,就是对于全面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解决问题能力,锤炼作风,很管用。相信第二批“第一书记”肯定创出更大成绩,取得更大收获。
1 ?2 o7 h5 s6 W; q! A: t$ x1 V
) _ L: v1 V P* {. v* s
' X& N0 r3 o& E9 c5 G3 h6 K) e3 [4 t- k6 p. x
(解析:这一部分鲜明地阐述了感性与理性、带动与推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阐述了第一书记“很宽、很窄、很管”的辩证关系,相信大家应该有所启发的。)
8 A' P, F& r7 n3 U2 a! z
/ y$ ^) O/ y* D, P/ f# c$ L
8 B. o3 H4 n4 S; k6 N. Q0 S/ n
' o. b7 t8 G+ J《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四)》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7 O* k! h& p. |; a6 H/ u9 B: K3 N+ m; a/ m$ o
1 n5 }; H C9 [0 B4 S2 f
& N! K0 m ^/ a0 _ E C: O/ x j
5 d% F$ m9 K4 @9 S% u7 {/ F6 M$ y& s
0 U- S5 o% x- i0 y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