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三)
-
---2015年12月28日在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366351120的讲稿
0 C4 K1 u$ _3 ]1 I x& w* Y: |9 @4 h" o2 M
各位文稿评改演播室的朋友,晚上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继续讲解《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重点围绕习总书记治国理政中的辩证思维,以及如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与大家交流一些感想和体会。
* C" @ p8 M6 o! x5 q3 Z) F( u
& d$ X3 k, e) `5 Z! k' `- `8 m
一、辩证思维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
; {, N. |. w0 I @# |4 G2 W+ R9 @7 @6 V
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文章名为《习近平强调的思维方法》。文中详细介绍了习总书记强调的六种思维方法,其中第一种思维就是辩证思维。深入探究、细分,其它的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五种思维,其实也都属于辩证思维的范畴。
+ H1 j- W9 f5 k/ [
2 V+ {8 J4 b% ^* [2 ]2 X" i/ i& N
比如,系统思维,强调事物的整体联系,坚持系统思考,科学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改革举措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强调要有全局意识、协同意识,抓工作要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要把握好力度与节奏。这些要求,生动地体现出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
7 {+ C @9 H# r. \% C) O$ W2 h# T4 X
) t: j; |2 U$ n' v/ L
比如,战略思维,强调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强调要有大局意识、机遇意识,找到并点亮未来点,加强战略管控。即全面地、整体地、长远地来看待和分析事物,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
8 L5 Z+ C) }4 |
4 ~$ y. y6 F6 l: _) D* n4 K比如,法治思维,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即源于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科学把握,正确认识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来治国理政,属于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
9 M/ H4 A2 T6 s( h
& ~+ e) M0 G2 \0 h4 \9 B: P
比如,底线思维,强调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强调要树立原则意识、短板意识、小节意识。说到底,谈的就是“度”的问题,就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属于唯物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
) G( A- n+ {) R7 ?
* L3 Z% A* x( L; G, T比如,精准思维,强调具体和准确,要求动作精准到位、在一个具体的点上解决问题,排斥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抓工作;强调要有问题意识、实操意识、到位意识。即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
2 e( A4 B c$ S! G5 ?* ^5 A8 C# z0 e0 n% T# e9 o1 D
总之,辩证思维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思维、核心方法。
+ I' R" v; s/ D& o' q
2 x2 z4 Y Q$ g9 V9 J8 f% g
习总书记曾经在多种场合,直接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 p* x0 N4 d& q: s3 n/ M2 W
4 h/ H# N3 L+ Y
2012年12月,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改革也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痰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
' s, D h0 J# r) V1 `& J+ W( E
" L1 a: J+ B. K+ d; x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时提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
% L- M- s/ a1 t) g
3 }2 Q2 |, t& O% O/ {5 P. b; K' |2013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 N: D* ?$ W+ y; `* i; q) \- H% A0 g; P( k* B6 h( q7 M
2015年1月23日,习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 L) Y x y8 j! P3 `, s; I8 ?$ t7 t- E7 ~1 X- u1 ~9 k
这次集体学习,同时也是政治局2015年的第一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将今年第一次集体学习聚焦“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可见他对辩证思维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习总书记诸多讲话精神都渗透着辩证思维的特点。
+ c5 a' _$ E9 r" y. R7 E
4 }& r) C: ^2 G9 O9 ~0 O5 P
二、例谈习总书记治国理政中的辩证思维
( N8 j; A$ _: u! i2 o' @
1 o! ^7 { o9 v/ Y5 `, s/ o: _下面,以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3大观点11条基本原理为线索,进行举例阐述。
9 M& ~+ m' b' o/ L" O8 I% |3 R7 Y) O( i3 t+ G# }
|- i, E% ~& x! b4 I! k: \4 r/ q
(一)联系的观点
2 n. ~" {, ~& e7 |( ~' P1 U, Z0 l
3 I( m E# ^( u, ?: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Y# {# Y3 f9 J+ m5 R7 I6 k
' x; q, k+ K- k0 r, @" d& r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 h& H2 d& f; H) a- W7 C/ }5 T. _, Y$ t# S' V4 ~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s4 Y" H( P4 t, N8 h
5 q. V+ N$ s! s7 d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实例:习总书记在论述组织工作时提出,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这些论述传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即要用辩证的、全面的、客观的观点来看待干部、考核干部、评价干部,属于联系的观点。
?3 M' o/ p& G$ `2 H- w
. j0 u3 u( |8 [. t3 ^( b4 y4 M* R+ e2、因果联系
- d' Z' ]& g7 X& D& C
3 S- `7 n' W i: l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 T( w! T0 b+ m
+ p0 d% ^0 r5 l2 s6 x) y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 k! r: l0 o" l5 ?5 L8 c
1 J' J. B" F4 B+ f* l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实例:习总书记在提到务实与务虚的关系时指出,务实是务虚的最终归宿,务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而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做好务虚,务实就如同无头苍蝇,只能盲目瞎转。通过习总书记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务实与务虚是一对因果联系,务虚是因,务实是果。正确把握务实与务虚的辩证关系,就不会犯形式主义错误。
$ T2 e, b C; M* p
+ q. c. G/ O' Z4 b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 M* t+ f7 b% ^9 `0 ^; c# I, v
" Y0 C0 D9 A/ m D4 r1 k0 |( t
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 N7 p3 H- C! p/ H- @2 j: d9 G; }3 V
( K. b) {3 ]' S3 i) I& _7 [( H, _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8 w5 \* \7 f# s( s' V. C! x% B7 b' c3 K) ?7 l3 G
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实例:一是习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也是他观察思考中国和世界问题始终秉持的立场和角度。这种以全局的视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向,处理好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运用联系的观点来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的高超艺术。二是习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同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他多次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充分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不仅如此,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其中每一个“全面”,都是在强调系统推进、整体推进。三是习总书记提出,维护全局利益,并不是否定局部利益,而是在维护全局利益的前提下,立足自身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共同促进全局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坚持局部服从全局,搞好统筹兼顾。省级部门应统筹各市县的发展,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各种矛盾,对基础薄弱、困难较多的地区和行业给予更大的支持。这些语句非常透彻地阐述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e9 D, O& y$ Q4 c
# f* J2 y% L0 T8 Q2 |8 u' f9 z(二)发展的观点
! K% F5 P- Y. m; t9 H1 o# Z3 w
- k( D4 M# C, ~4、发展的观点
' ~* w( ]. ]- K M4 k1 G7 v3 G+ B5 I; {) r+ X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 x9 i" F) `+ h+ [( P }
" a& H! @0 h% u, q' W0 W1 j* [1 m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 `0 V' H5 y! X `; v8 U- [, U* ^4 k" s2 c
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实例:一是关于“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关系”,习总书记从历史观的高度,把前后30年称为“独立探索30年”和“改革开放30年”,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两个阶段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并没有因为探索阶段的错误和挫折而否认其探索的价值。相反,正是因为它的积极成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从而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整体性。习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就是站在发展的观点上,来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关系,既符合社会进步的发展逻辑,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二是习总书记在论述人才工作时,强调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机制创新;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包括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些论述都属于发展的观点。
# D2 s8 ?( f# j2 k, z( J" f: p3 S2 w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 K& e, g8 q: j4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