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务院工作规则》的通知
/ D+ q$ Q3 R6 J) l5 G6 W国发〔2008〕14号
% L6 @, S4 j+ k+ r) R7 S" Y6 c3 a5 t& p0 O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 t" F# a4 _; c/ A$ g/ W 《国务院工作规则》已经2008年3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现予印发。
) P1 i; [7 U* b& d' X! s 国务院
' [' Q" P: O* k! I7 b8 o 二○○八年三月二十三日2 k* r* @4 n, c+ E
( C! N. s0 A: N" V- F( j8 r
3 |$ }! w& Y' p' n" j3 L
: S* m2 d+ _2 [# T+ L国 务 院 工 作 规 则
, V* s) q3 a5 H7 N(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 h7 ^3 z8 Z) q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 H( g" ^1 `3 v, z0 T5 h V& m# Q$ T! U
第一章 总 则
+ x. j9 E/ k& A6 j9 A) ^9 c/ \2 o; f u1 U7 H4 T8 T$ z
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制定本规则。
+ h/ @/ z i5 f, J 二、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 E* I$ ]# s* ~& j" p* Q9 i/ d 三、国务院工作的准则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
$ j& _: a N* W7 z" ?; f
V7 w }1 V& i8 j8 g3 g/ [1 z6 F第二章 组成人员职责; Q6 O2 L+ s4 r# e& p0 S0 Y
3 j, {8 {9 z( V1 M- z* E& g1 ?$ w 四、国务院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执政为民,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勤勉廉洁。: y! T& L K$ O% [+ D6 P
五、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5 R$ u& m9 L6 R# @6 X
六、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a4 [+ c3 ?4 Y/ I* I: Y6 ` 七、副总理、国务委员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总理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国务院进行外事活动。 ]: N$ C i: Y( X6 t$ `* u
八、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Z0 y8 n/ @8 Q3 i; \2 |
九、总理出国访问期间,由负责常务工作的副总理代行总理职务。- H, D- y1 _# V O$ C: S0 Y
十、各部、各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实行部长、主任、行长、审计长负责制,由其领导本部门的工作。# Y" L. Y: m% U% `7 p- V
各部、各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章,发布命令。审计署在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8 O' g" O, }# {, g0 m 国务院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维护政令统一,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各项工作部署。, ~& r2 x! |7 F. W' j
* ?& ~* o% z$ t! {) M* F O
第三章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C/ r# |) I$ H; ? K
2 |$ \. A; \7 V. X/ c% G" Q 十一、国务院要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 f3 Y0 k, K K8 n 十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Q9 r/ A/ M- U* P/ @. ] 十三、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执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 Y& H# R' y& x( D4 ?* E* J3 }, a 十四、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o F# y; n. r! d 十五、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i1 e' N$ d* X n; h. _; E
& Z, J# E( J& D. O+ j* e1 L! H第四章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q; y. C1 c; F9 |1 t8 _3 @# [ t# [
6 q; A P, J5 ?4 |9 \. Q$ Z; o7 u' n 十六、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5 N2 q1 ~# U; D" C9 d+ ]
十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措施,国家和社会管理重要事务、法律议案和行政法规等,由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和决定。3 `* A( _$ z* z' a- Y+ ?9 h
十八、国务院各部门提请国务院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经专家或研究、咨询机构等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当充分协商;涉及地方的,应当事先听取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
: Z. `, J: V! F/ l 十九、国务院在做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6 N: v& _/ z5 @+ L+ z. {3 j2 C# ` 二十、国务院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定,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国务院办公厅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8 G. M$ J- B! t1 d7 ]* x
! @; b3 B0 I. ~, f* [7 \第五章 坚持依法行政
$ K- s3 m( u3 ^& i' R, k
( B9 C7 e' o( c4 F* [: I. K: n- T9 T 二十一、国务院及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 E6 |5 M9 x" q! E* A" J9 ~
二十二、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制定行政法规,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行政法规、行政措施或决定。拟订和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草案和行政法规,原则上都要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E, z( ^& M$ \' M3 A' l/ V
行政法规实施后要进行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 d% \8 f( E% a9 g% B$ z4 f% a 二十三、各部门制定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及重要涉外、涉港澳台事项,应当事先请示国务院;部门联合制定的重要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发布前须经国务院批准。部门规章应当依法及时报国务院备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审查并定期向国务院报告。
7 X+ s+ v6 U& |) l& }5 u 二十四、提请国务院讨论的法律草案和审议的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行政法规的解释工作由国务院法制机构承办。
( _; O: E' _; @$ i 二十五、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 {% C3 \" A' }& I2 h7 O
% G2 \: ~! d( V8 e' D2 W
第六章 推进政务公开! I) m6 `% T. M Q" d
, ?" w' F3 L- i9 T8 X$ E- J _$ I- h 二十六、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 h7 e' N! S* R! A0 P 二十七、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国务院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7 l& y* s9 W' E) P) T
二十八、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法律和国务院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政府老秘网、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D9 B6 h' [$ k1 C# d
" c3 t8 ~) C5 |6 \1 e/ {" f' e1 q# U第七章 健全监督制度
' r0 r& _* N# ~" t2 P
2 z% p. d( N; |* p 二十九、国务院要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依法备案行政法规;自觉接受全国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 X( D$ Q% N- v6 W 三十、国务院各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国务院报告。
! S, M1 Y' G A 三十一、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健全政府层级监督制度。国务院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和规章备案制度,及时撤销或修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L1 V9 Z* }( D, t
三十二、国务院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各方面反映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国务院报告。, w* E5 ]7 h8 j! ~ G$ T$ @
三十三、国务院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国务院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 G0 K6 z& f7 D) a( K! ]9 h8 u 三十四、国务院及各部门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W0 N* [6 V2 p& ?, l* }
h; w4 a/ V& |* b/ X第八章 加强廉政建设
: N, k6 X2 a% p, }+ r8 M! V: \8 B1 f( S/ u1 O
三十五、国务院及各部门要从严治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负责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及失职、渎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 C, s9 K, G4 ?- h; m! l 三十六、国务院及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公务接待,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地方的送礼和宴请。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 u5 F4 s$ A' [ 三十七、国务院组成人员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1 s8 t% S2 ~9 F ]" J6 V
; Q% S3 V5 w `1 Y+ \% r: m第九章 会议制度2 K2 w: |3 ]2 y3 t
y' b4 x; j8 |3 V$ i( [ 三十八、国务院实行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度。% B% Y; ^# |5 Y1 e
三十九、国务院全体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 L7 }0 U& }9 W; C (一)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8 ^0 g" G- U# \7 g! X% [ (二)部署国务院的重要工作。
) f3 e& P$ N: H1 s 国务院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 {8 n# w6 p1 N, d8 Z 四十、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c1 p4 l+ }" r2 X/ U# `
(一)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r, X& D" ~& i+ H9 D0 w- w
(二)讨论法律草案、审议行政法规草案;0 P7 e3 q j: S! t) b5 q" K
(三)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
! B) B8 ]; W5 ?5 |5 e4 h 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每周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9 c% e9 _ t: B# y N: G 四十一、提请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协调或审核后提出,报总理确定;会议文件由总理批印。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文件和议题于会前送达与会人员。8 s1 E8 U2 I* B. `/ S |! k( N
四十二、国务院领导同志不能出席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国务院常务会议,向总理请假。国务院全体会议其他组成人员或国务院常务会议列席人员请假,由国务院办公厅汇总后向总理报告。
: R |" U$ A. F! D D. c/ M 四十三、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纪要,由总理签发。
9 |8 H/ J' v+ t1 d 四十四、国务院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应由各部门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不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召开,不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国务院批准。全国性会议应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5 m# T+ r( I3 [) M+ x) v Z( L& D6 H0 q/ b8 P2 C
第十章 公文审批
4 \* A1 {/ I& ~' ~* }+ ]
$ b2 Y! N1 Y; `1 z, [8 e3 x. H 四十五、各地区、各部门报送国务院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除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国务院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各部门报送国务院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达成一致;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0 z1 i$ @- L, I3 R6 P 四十六、各地区、各部门报送国务院审批的公文,由国务院办公厅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工呈批,并根据需要由国务院领导同志转请其他国务院领导同志核批,重大事项报总理审批。
1 D' X+ U x1 D7 D% B& Z& T 四十七、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由总理签署。2 H1 X8 r5 ]; S& P
四十八、以国务院名义发文,经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审核后,由总理签发。) r) ~7 T4 X2 z' _! }3 A4 E( [ D; ^
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文,由国务院秘书长签发;如有必要,可由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签发或报总理签发。3 L4 @2 _2 a4 b9 w$ [+ W
属部门职权范围内事务、应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的,不得要求国务院批转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K( U9 O4 t9 g9 R1 `- ]
! s5 L1 W7 C% i8 y: t
第十一章 纪律和作风
! {/ v8 {. w3 U1 l3 T& {; K: A0 \- ], O! m* F/ m9 I
四十九、国务院组成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工作部署,严格遵守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4 }1 I9 k8 h3 \% R* ~9 ]
五十、国务院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国务院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国务院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国务院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国务院发表讲话或文章,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国务院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国务院同意。! r/ E- a0 b/ k$ u. h& J# ? X
五十一、国务院各部门发布涉及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信息,要经过严格审定,重大情况要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 b! `! S) J2 @* N9 Z4 c 五十二、国务院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漏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等,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Y3 f* p7 O' b4 a7 X% s" w& ~
五十三、国务院组成人员要做学习的表率,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建设学习型机关。0 } c- D# y+ P$ N; T5 b& ^. m
五十四、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要地方负责人到机场、车站、码头及辖区分界处迎送。
* z0 u( i) H( P" r 五十五、国务院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国务院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新闻报道和外事活动安排,按有关规定办理。6 L ]7 I9 R. i' J0 C1 P4 ?- a
五十六、国务院组成人员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离京出访、出差和休养,应事先报告总理,由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
2 H3 s8 [) E8 H) `' R6 l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京外出,应事先向国务院办公厅报告,由国务院办公厅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报告。2 w* b( X! v( _8 R1 O3 L/ D4 a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适用本规则。; b# {* I7 l9 p/ e+ K* Q' c
1 `1 ^/ {; u# C4 ]4 J6 y2 }4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