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邀请书概念 3 W, Q6 ]. u( Y' C$ D
邀请书又叫请柬或请帖,是为了增进友谊、发展业务,邀请客人参加各种活动的信函。商务邀请书一般由主办方发出,邀请对方出席正式的商务庆典、商务联谊等重要活动。有些参观、访问、比赛、交流、会面、协商等活动,也会使用邀请书,作出正式的邀请。
7 U5 V* e. {3 p
: F5 u/ h9 W! S1 q; O) L6 ~4 k 2、邀请书的结构
& l: H! x" B" q% ?: }& T
* q W% U1 A9 K 邀请书的结构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标题、称谓、正文、结尾和落款。 - K8 w% k3 b( c K
" d- ]9 X# D- F9 a (1)标题 ) D! L, K4 c7 }/ ^$ i* o- I) _
. Q, {' J' }9 o 第一行写标题“邀请书”三字,并要居中。
" }" {' ]( E% \9 }1 f; [: `1 N* U
5 S& {. s( ?. f. n (2)称谓
; b! ]: ]6 f$ d
3 w& @9 L+ p, o! @ R: K4 | 换行定格写被邀请者姓名或单位名称。 / {7 [* ] ^2 Z5 r$ b5 ^) D! c
' e( T5 ?1 [9 R (3)正文
- `# J, }8 U1 ^6 H* f1 e; Z
4 w- ?6 I$ U( S! ~) j 这部分要写清楚邀请的事由、时间、地点,以及有关要求或注意事项。如是向单位发出邀请,还需写明被邀对象和人数。 , q) r, `, d/ G$ R4 h3 e
% H1 _: c3 J: S8 o+ ]+ w7 _$ E+ E 正文应特别注明的内容:
/ Y) z; Q4 b% I; X0 v: j
& |% H/ d; p7 R2 O+ e9 }: ^ 附券:如有参观、文艺活动,或有礼品赠送,应附上入场券,或者领取礼品的赠券。5 Z. m2 _! `! q Y
( T+ G" e" {& x& q 宴请:如有宴请,应写明“敬备菲酌”、“沏茗候教”等字样,并注明“席设”何处,以及入座时间。" E ?1 X6 `2 x3 }% U% m% M
% b; c' A5 |4 H
特别提示:如有特殊的着装要求也应该在正文注明。如需乘车乘船,应交代路线及有无专人接站等。& s! v; r' u# |" C$ k9 h& {# ~
! @7 u# L- u) Y
(4)结尾 3 z* p1 y2 I7 G' Z9 ?+ O
- ?0 l2 B& A f" f. P
结尾处要表示希望接受邀请、欢迎前来的诚意,一般用 “欢迎指导”、“敬请光临”、“恭请莅临”、“请届时光临指导“等表示对呗邀请方的恭敬和礼貌。
; }1 k1 F; z& A {- {5 c% ~) g: w* U9 F% J3 S* F4 r3 `+ N
(5)落款 ; P" e8 E$ [! I8 D
; ?) p8 y9 E" L% y+ Y; I! p% q7 [
在正文右下方写邀请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单位要加盖公章,个人只需署名。署名之下一行写发出邀请的具体年、月、日。; I" `! z5 \' E1 b
) U! I1 g2 B) j# {, W 3、发信时间
& i. \2 q9 K! V
5 i1 k2 F8 W" K! l 通常,它应当至少在一周之前到达对方手中,一边对方有所准备。“临阵磨枪”,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不仅给对方以逼人就范的感觉,而且也是非常不尊重对方的。7 L5 C! @5 m- S' p2 v- R$ K
6 ]9 y/ C/ q Y: |3 y/ r# D
4、实例示析:(学校庆典活动的邀请书)( d u, B$ _- V. _
( g6 y# ^& `$ K7 i; {$ k2 R
邀请书
5 k7 A9 ?5 v7 K/ A, z$ s
, [8 m6 Z( e) @, Q$ q P- q4 W ××大学校长:0 e8 L( p; x2 g2 k& t5 g
! @. N6 g; h" @+ u% V, z 今年是我校建校40周年。兹定于×月×日上午十时,在我校大礼堂举行校庆庆典。
5 Q( s* Z. p; P/ M; A$ V, @0 y9 H, g6 c" c+ R# \8 U
敬请光临
: k6 Z+ e0 d( C1 \9 [' K8 z
! Y) v: Z7 L2 N3 X: N0 a' } ××学校40周年校庆筹备组 x& `! J" C7 p% M$ l' o5 L0 ~! F
+ ~8 }, N, `7 S4 K! A/ S5 T' b+ ]' t
×年×月×日
5 P: g, Q3 D, D! H- j' T4 n! w5 d+ a- L6 f1 |
5、对邀请的回复
; x( d9 @8 `& x. T! c. Q# c# ^5 J, ?( W9 B6 c: g
对邀请方的邀请是否应邀的回复。接到对方的邀请后,无论接受与否,出于礼貌,都必须及时答复。通常,应当在接到邀约之后三日之内回复,而且回得越早越好。答复以函件——答复信的形式发出。答复信要简洁,无论是否应邀,语言都应十分热情。一般用第一人称,且必须签名。8 Z' i3 J3 Q( x& ?3 Y) A* i; K7 l
' t. S/ U4 O* c6 M
基本内容包括:& w* B8 u/ S1 i# h
' b* i! z" }& L3 ?% X
(1)感谢对方的邀请。
* A, z5 K& ~3 H% `4 n% Q" q e) Z4 j7 g
(2)愉快地接受对方的邀请或婉言谢绝对方的邀请。; V) |/ F& \$ B: H( Q0 S0 ~
% x- ?' N- {) X3 J1 K1 @' u (3)表达期待赴邀的心情或解释一下不能应邀的理由。! s/ w- D# |& K& Z7 S* W" Z$ j* U
! E" [# I8 D0 u# m- U' x& g
如:
$ b: v q5 h- u4 o/ q N. |9 f2 j$ b" I
答复函
$ h+ I" ^+ e6 `2 M( V" d; D2 }2 Z
) |! [$ t4 m% E* E: ? ××先生夫妇:
" I/ |# W$ z# U; E$ R
% u$ ~0 ]4 Y( E! [ 非常感谢你们的邀请,我将于16日准时前往。我盼望和你们见面。
% k' M1 ^1 r- d0 K
/ H& q5 O& j0 L) E( X5 E 此致
% u8 D3 G9 i* u9 M3 T1 K) H. h7 z" b! H% L
敬礼4 w! _5 G. y- ^8 f
/ b( ~3 K* }& \; f/ g" G; g
×××- P8 y+ [" y% |5 b& {+ K
) d$ Z& T0 b5 J! T* d1 C/ ~ ×年×月×日
- L7 G6 `/ K+ h
4 X. `) ?: ^! f6 v1 v5 e8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