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材料,是组织部门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对考察对象进行深入全面调查分析后,形成的反映考察对象表现情况的专用文书,是党组织决定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这些规定为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科学标准,具体到写作实践中,我们要重点把握好“六性”。+ I" y9 f6 m+ w0 J7 ^ o
) h2 S. A) ]! y! f0 l" B写实性——真实可信、符合实际! |$ g: G# B3 U, v# _1 B6 A
2 W3 r# Q6 A6 \ v 写实性是对干部考察材料的本质要求。作为组织部门了解、选拔和培养干部的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干部考察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可*、符合实际。撰写人在对干部作出评价和结论性意见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公正、真实、准确地反映干部的素质能力,做到既要有观点,又要有事实,绝对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对暂时还拿不准的观点或材料,宁可舍弃,也不要勉强凑合。这既是组工干部党性强不强、职业道德好不好的表现,又是干部考察材料的生命线。比如,我们在评价考察对象“勤奋好学,勇于实践,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时,通过例举干部在党的理论学习实践中的三个把握:“一是把握参与中心学习组活动的时机学习……;二是把握业余时间积极拓宽知识面……;三是把握基层工作实践强化业务管理能力……”等客观真实的事例加以印证,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s) n' ~( M4 k4 e* B+ ~! b: O+ y) |$ k; d" {/ I5 l
全面性——重点突出,全面具体
# v( {8 @ Y* O% k4 s; b7 u% w& b f" v; P2 x
全面性是对干部考察材料的基本要求。干部考察材料是为干部任免等决策服务的,撰写人必须站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逐一回答考察对象素质能力情况,以反映干部的本质和面貌。同时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精心提炼观点,又要挖掘典型事实,清晰地反映不同考察对象之间的不同点。一是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反映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解决“*得住”的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等等。二是以注重实绩为原则,扣住考察对象的工作经历、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解决“能不能”的问题。不同的干部,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分工,我们应注重和善于把握这些显著的或细微的差别,真实而生动地加以反映。三是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找准群众普遍反映的缺点和不足,解决“行不行”的问题。针对组织考察的目的,尽可能地根据干部的拟使用方向,有侧重地反映其特点。如,是否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否熟悉这方面的工作,等等。对拟任“一把手”人选,除了共性的要求外,还应重点反映其驾驭全盘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
% [% Q8 `8 g( j0 w8 C5 ^; Q. g% r" X3 i7 T( Y, x
准确性——恰如其分,准确无误
- I. C$ V3 [2 w& h. p% d) f/ B, I" m' a4 S5 A; w/ N/ l! v
准确性是干部考察材料的价值标准。考察结论与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考察材料的点睛之笔。撰写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考察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最能反映人物真实面貌的材料筛选出来,在有限的篇幅内作出准确的表述。一是要通过深入的情况分析,透彻的定性定量研究,对考察对象做出准确、恰当的评价和结论,不能含混其词、模棱两可。尤其要避免以“由于”、“因为”等词语,为所说的缺点列举客观原因,使观点不明确;使用“似乎”、“可能”,“有些方面”、“有待于”等词语来表述,使人正误难辨;以“性格内向”、“个性较强”等个性代缺点。二是要通过类型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环境分析、历史分析等手段,依据确切的事实和群众合理意见,客观公正、深入具体地评价分析干部的功过是非;三是要着重突出实绩分析,以领导班子集体的工作实绩为基础,结合工作分工,深入分析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以此评定干部个人的工作实绩;四是要结合班子情况、岗位职能要求和干部特点,提出明确的建议。比如,有的干部理论水平高,但基层实践经验不足,可以明确建议将其安排到基层单位锻炼;有的干部综合素质比较高,但工作中却和班子中的大部分成员不合拍,考察材料可以明确建议将其交流提拔到外单位使用。# c- K+ Z6 i0 s$ ^+ N; v6 y% \! V( \
0 n0 @5 J% P+ J& @- g
典型性——刻画个性,如见其人. i4 [( c7 s' \+ ]
. B3 I, h! K; Z' y! K
典型性是干部考察材料的内容要求。撰写人要抓住考察对象的主要特点,着力刻画其个性特征,正确反映不同系统、不同岗位考察对象的内在差异性。一是深入挖掘并准确把握考察对象的个性化信息。比如,“工作业务能力强”中的“能力”可以分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做群众思想工作、前瞻性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能力;二是从不同角度予以个性化描述,使考察对象各具特色,形象鲜明;三是把有限的笔墨落在干部的“闪光点”上,对干部在关键时期的工作表现,以及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打动人的典型事例进行浓墨重彩的描述,保证对人物描述充实饱满。对共性的内容、干部表现不是很突出的方面以及其他辅助性工作,则可以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层次结构,为干部勾勒出一幅清晰丰满的人物“画像”。- _7 ]; s6 y" ^
: W- C8 {8 T8 G9 h+ C2 T4 e7 s
完整性——格式规范,有机统一
9 p. |7 ?7 X" ?. O/ [
5 y9 _! b: U6 J" f5 q5 ?4 E; v2 D 完整性是干部考察材料的格式要求。干部考察材料,从其用途来看,尽管有不同类型,在写法上也各有侧重,但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标题,一般写成“×××同志考察材料”。二是基本情况,将考察对象在某一时期内的现实表现作一个概括,要求有可*的依据,表达准确、明晰。三是主要表现,这是考察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根据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主要特长,对照现任岗位职责要求,综合反映其素质能力,既要肯定其优点和长处,也要反映其缺点和不足,还要反映民主推荐或民意测验情况。在文字表述上,干部考察材料的篇幅一般掌握在1500字左右,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因此,要求撰稿人在收集材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做到精益求精。当然,对干部考察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撰稿人要从党性和实际出发,另附专项调查材料及其他补充说明材料。结尾处还可写上干部任用的建议。如,“鉴于××同志勤学上进,踏实肯干,率先垂范,具有较强的工作调研和文字驾驭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和发展潜力,主要承担的宣传报道工作年年超额完成任务指标,年年获得上级的表彰和奖励,思想政治工作也成效显著,促进了改革和科研生产的发展,赢得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建议党委委以重任以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4 N( t/ O6 b5 J5 v
' H2 u+ c Y5 u0 z! h8 U+ a0 m通俗性——朴实简练,易读易懂)
$ H2 y Z, h' J/ v$ Z5 K! W) ]
) ?. t1 }* \3 r0 H4 @ t 干部考察材料是组织部门用人的重要依据,关系到考察对象的政治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要写好干部考察材料,考察人员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考察对象负责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精心组织材料,准确全面地反映干部的本质特点,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当好参谋助手。5 y% G! s9 k U: B
( d, l# F( h) p L8 m% n, f
(作者单位: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余龙昆 应用写作0 \0 D' T$ y0 K9 @
2 o D4 P& a X5 a3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