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A' ^; J) L4 I
1.申论作答是否只是写文章?
1 R2 d5 w- }" t! @7 k, m+ ~答:申论的题型有多种,有先判断再说明判断依据及个人看法的,有先找出关键词再做背景链接的,有先阅读理解资料再对限定的材料进行排序的,还有专门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这些题型都要以阅读理解、分析判断为基础,要进行归纳、概括、整理,除作文题外,申论试题的作答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文章”。要正确作答申论,必须针对可能出现的题型,进行应试训练,掌握不同题型的作答方法。
N) A& `. u4 [2 y2.摘要、复述、归纳要点、整理给定资料,可不可以抄录原文?
. i5 @% f% h2 x! `) \答:要根据题目的有关限制条件决定。一般来说,作答此类“再现资料内容”的问题,可以抄录原文,有的还必须抄录,才能正确体现原文要点,但题目明确要求“不得抄录原文”的就不能直接抄录,要进行某种形式的变通和改造,以不同于原文的面貌写入答案;题目要求“不能整段整句抄录原文”的,可以部分的引述原文,如引用不完整的句子、引用句子中的某些成分——词汇或短语等。前提是要仔细审题。
) ?4 a% p+ I! |( u4 O
3.概括资料信息要不要分“1、2、3、4、”几点或几小段?
: p8 U5 u" k* S1 L# K9 D
答:一般不要分“1、2、3、4、……”。作答中把概括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按答题要求和实际情况写在一个整段里,或分两至三小段。概括只是一道小题,字数限制一般不超过400字,即使要表达多层意思,有一、两个小段足够了,不必也不要超过三段。
5 n3 h( n9 E9 {6 |7 S% [4.阐述分论点时可不可以用“一、二、三、四”或“第一、第二”这样的序号?
7 f" l: a5 ?! o; Y2 P8 t3 c# p
答:不能用序号。无论是汉字序号,还是阿拉伯数字序号,都不要用,更不要用字母作为分论点的标识,否则就成了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反对的“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可以用“第一,……”“第二,……”注意是逗号,不是顿号,代表意思的连续,而不是用序号把文章分割成节。推荐用首先,其次。最好不用明显着落痕迹的分节字眼,直接讲分论点,如“要实现好发展、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改善,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实现好发展、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改善,就要重视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
) q* L% ~6 ?2 j3 k: W! ~% k5.分析材料、写申论文章用什么方法好?
- D+ e) F7 D8 @( l& A$ P' K
答:忘掉你所学所记的那些“速成”、“指南”、“方法”,脑子里扬弃各种方法的形式、名称,只须记住解题的基本精神;眼里要只有题,只从题意本身去作答。图书资料或面对面培训所传授的,只是一种法门、要领,提供的是“剑意”,而不是“剑招”。关键是自己融会贯通,善于灵活运用,把那种原则、精神运用到作答过程中,以之来指导作答实践。要使作答成为一种本能反应,根据题目见招拆招,自觉地从给定资料中引申、整理、提炼答案。答案不存在于方法中,而存在于题目本身和给定资料中。掌握解题基本精神后要做的就是运用,一法通则百法通,不靠花样繁多、称呼花哨的方法诀窍去解题,要运用原则、精神的扭结,从题目本身和给定资料中寻求破解之道。
+ j. U4 {- |- }2 w/ t6.标题顶格、空几格还是居中书写?
. s2 o6 A, o2 r+ d! o) h答:一般议论文标题要上下各空一行、在本行左起空四格书写,有些具备完整的主、副标题的讲话稿可能需要居中,因为要与标题下的讲话人姓名、日期对齐。在吃不准的情况下,还是应提倡左起空四格书写,可保证不出错。
& l `0 x4 N# N# e* e& f
7.作答时从材料中提炼不出观点来,总感到无话可说、没东西可写怎么办?
% ?2 @% o# {) b2 ?. k$ l
答:这是没有读透材料的表现。要充分阅读、准确理解给定资料,了解单项材料的意义、不同材料之间的关系、资料整体所传达的信息,掌握资料的主题,明确每项材料对作答的价值。把材料读透了、看懂了,申论考试的内容也就在你眼前透明了。
h: k( p; |, X$ w% p8 N E8 {5 T8.通过阅读材料,感觉能够从中引申论述的话题太多了,不知该写哪个主题好,怎么办?
7 p! B$ ~8 l8 E% H
答:这是对材料吃不透、搞不准的第二层境界。第一层是没有理解材料,写不出东西,找不到可说的话;第二层是理解了材料,但抓不住重点,可说的话太多,无法确定立意。事实上过犹不及,一旦对申论的给定资料初窥门径,就会感到尺幅之间,难以尽意,可以引申论述的角度太多,而篇幅所限可供发挥的空间太少。这要把握作答目的性与材料有效性、典型性、精炼性的原则,要对资料进行比较挑选,选用最有效、最典型、最能实现作答目的——即对应题目最紧密的材料。
- g M9 ?# a) R+ i( n9.字数统计包含标点符号和标题吗?
8 ]+ p# R! X; r1 F2 ?' m- O
答:包含。答案的字数、标题与标点符号都要计数在内。所以写作时,标题要尽量简短,标点也要注意节约;反之,也不要滥用标点,顶充字数。
# {/ u% V: W2 S& K: b$ q
10.标题是单层的好,还是多层的好?给定标题之外,可以另加标题吗?
' Y6 g! \. C4 j6 g Y b答:标题是越简洁越能概括全文论点或特色,所以提倡单层标题,有一个观点鲜明的主标题就足够了。题目要求自拟主标题或副标题的,可以自拟,未作要求的由作答者自行决定。
. l( M8 J' h6 S: C8 C
11.申论的答案非要有个打草稿的环节吗?直接往答题纸上写答案行不行?
' \1 o5 h3 }- a' X) H答:打草稿必不可少,直接作答绝对不可。申论试题对答案字数均有严格的限制,且题目各有一定的难度,即便在头脑中考虑得很成熟,由思维到文字的转化过程也不能保证丝毫不走样。先打草稿再转抄,既是保证字数要求的需要,也是整理思维、保证作答准确性的需要。
: n8 K) ^7 H: _3 |. F* y. b12.答案非改不可吗?什么样的答案不能改,什么答案可以改,怎样改?
2 g% h9 E7 { j v) G4 n
答:答案要根据作答者的自我要求,决定改还是不改。一般来说,对自己、对答案要求更高的,要改答案,应通过审卷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改;也可以根据灵机一动,把随时闪现的念头落实到答案中。怎样改才算达到了好的标准,怎样改反而会改坏了,这要遵循“立意不能改,伤筋动骨的大换血、大手术不能动”的基本原则,标题可以改、文字可以改、结构可以调整。要通过修改,使答案主旨更突出、观点更充实、次序更合理、表述更严密、格式更规范。
" @$ L& `; j1 M6 \1 {
13.范文是非看不可的吗?能从中学到什么?怎样学习借鉴范文?
6 P* r f- F: X0 y% E. E0 v
答:阅读、学习和借鉴范文非常必要。学习范文应当是全方位的,立意、结构、论证方法、语言、材料运用都可以借鉴,但最重要的还是答案与题目的对应性,看范文作者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怎样正确立意,并利用材料证明自己观点以符合题意的。
0 V7 h. i: p: ?" ]5 D3 U9 }14.论据或写作素材是非记不可的吗?要积累和记忆哪些材料?
! n D" ]5 }% W答:不是非记不可。作答申论,利用给定资料一般也就够了,如能结合适当的自有材料,也许效果能更好一些。可以有针对性的建立素材库,最有意义的是建立词库,对申论可能用到的时政关键词有选择地进行收集,了解掌握其意义、用途、适用条件和对象,对阅读理解给定资料和作答试题很有帮助。
: o9 ^! |9 ^; w' ?15. 什么是申论
4 G$ {+ M& H6 u* m8 ~& y自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将《申论》作为录用公务员必考科目以来申论考试便引起广大报考公务员的考生的特别关注。由于《考试大纲》中指出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因而出题角度灵活,涉及的知识画逐步拓展,于是不少考生在面对《申论》考试给定资料答题时常常感到不知从何处落笔。很多地方申论考试成绩都不得是必考科目中相对而言最低的。
0 O+ t V( ~$ z5 Y- P+ y
“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 x( E' |! a2 h' e1 @5 j
申论是测试考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但与传统的作文考核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论述,侧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去立论选材,尽情张扬个性地放言宏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写作水平,即“纸上谈兵”的能力,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则不仅限于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察,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 d; T7 w! o- F, v) ^. [% P + }- F$ ?9 K% n. b* P) |8 c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耽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应试者必须有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申论考试摒弃了原来的简单议论文的模式,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的综合能力的考察。
" l9 `2 F7 c) X _
16.申论的考试形式
) ]4 U6 c& l# K v! b
申论试卷的结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9 J- S" N* L8 H 1.注意事项
! b& I/ Y' Y L b(1) 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它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 L; Y2 ]6 c, M1 p7 H& G
(2) 作答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2 y$ n% t" a. w0 J }( J- y+ L
(3) 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d) E! P7 Q9 D* v0 q; B6 j/ F& t2.给定资料范围
5 r7 V8 A. Y& _- `
材料约5000-8000字,内容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均有设计,一般都是社会热点或者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即背景不生僻,具有普遍性。
3 H! E' w( H8 d! u1 N! K) ^3.申论要求
6 y' y* Q4 Q" U+ ] {! ]; G(1)用一定的篇幅(大约150字),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5 f$ V- r; b; X" V& J y) w(2)用一定的篇幅(大约350字),提出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O& V4 _- F: i) c(3)就所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用一定的篇幅(大约1200字),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 J& F" |8 e; Z1 d9 @本要求每年虽有变化,但大体上是一致的。
2 f5 [: f' ~' R5 }; e17.申论考试的能力要求
7 k4 x$ e: ]" C; |7 w, v* y+ K1.阅读理解能力
U: R: a2 }' k( q# i1 ^, W' h阅读能力,就是读者运用本身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顺利进行阅读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记忆能力及其阅读速度。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读者需要不断完成优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划分为几类材料,把分散的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由给定材料内的事物联系到以外的其他事物。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样一则材料,角度不同的人,往往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信息。有的应考者能看得深些,有的应考者则看的浅些,这样就可以充分反映出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
: _0 W6 v# E: N2.分析归纳能力
6 X& I* z. j2 g+ [. f, Z& w一般来说,分析归纳就是指对材料的提炼加工,其能力就是从思维到具体到思维的抽象。申论考试给出的材料并不是完整的文章,一般仅仅是半成品,这些材料有些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有些则根本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有些内容反映了质的东西,而有些内容甚至完全是滥竽充数,增加对应考者的迷惑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应考者能够在众多材料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具体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要完成这个任务,一要分析给定材料的量的方面,即反映的内容和问题、方面和层次;二要分析给定材料的质的方面,即给定材料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在实际应考的过程中,应考者不但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充分考虑材料所包含的两极,避免片面化、绝对化。这样对于后面所提出的方案,尤其是议论部分,都会有基础性的作用。
+ k% x. Z, c* p! N! _
3.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B; o2 `6 j5 j! l/ N1 G" }这方面的能力是申论的主要考察目标。也就是考察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前面所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最终也表现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公务员每天面对的就是许许多多具体的事务,怎样应对这些事务便反映了公务员的真正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处理一般事物的能力,一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这两方面实际上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
6 J- @& U! q) O# Q
4.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
" k5 L) H% x r8 [2 H
公务员要把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警醒书面汇报,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规范、用词准确、简明扼要、说理透彻。申论的问题虽然非常灵活,但是对申论语言的要求一般没有很大的变化。其中间接可以说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
6 I! X5 H4 D8 G2 N
由此可见,申论不仅要求应试者具备相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它还需要应试者表现出深刻地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尤其是较高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其难度显然大于一般意义上的命题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