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知识型农民,实现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抓得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尤溪县农业部门在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针对农村居住分散、劳动力素质低、经费不足、培训难度大等状况,找准切入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培训机制、组织形式、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 b8 a' L7 o# L% D- }" `一、我县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主要成效
7 H* }" }) I6 p& P6 X& O3 {% ^5 E自2004年以来,尤溪县以实施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为契机,以科技入户为载体,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的要求,积极推进“教师进村、教育媒体资源进村、科技人员入户”,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 7 K, m: }' k6 k! Y6 X! p( [
(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实用人才。三年来,累计共培训农民5.1万人,占农户63.75%。覆盖面达全县乡镇总数的100%、行政村总数的64%。受训农民有80%以上掌握了一至二门以上的实用技术,有近30%成为当地种、养、加能手和营销大户,近20%成为当地科技示范户,近5%的人成为村、组干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技术的明白人、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
" Q. v' F- J, ?' p8 l- z(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促进了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县通过创新农业科技培训形式、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进程,提高了农民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能力和生产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了优质稻、名优茶果、畜牧水产、食用菌、蔬菜、笋竹、烟草等农业七大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据统计,2006年,全县农业七大特色产业的产值达20.7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1%;据我县实施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跟踪调查,受训农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213元,比非受训农民家庭人均增收819元,增长18%以上。 4 c: {1 t) h1 w% A- A- ^8 R. x
(三)加速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三年来共累计推广新技术、新成果达78项,其中省部级推广新技术项目10项,市厅级推广项目17项。如再生稻高产栽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水稻轻简栽培、“猪-沼-果”生态能源、菌草栽培、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农业标准化示范等一大批新技术在生产中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全县农业科技普及率达9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1%,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 m3 B8 V$ i6 Z(四)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对农民开展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一些技术的培训课程,提高了农民文化层次,丰富了知识,学到了致富的本领,由第一产业转向了第二、三产业。有的成为农业经纪人,有的自办农产品加工厂,有的长期外出务工经商。据县经管站年报统计,2006年,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3.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比重的23.9%,农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1530.6元,比上年增加了196.95元,增长14.8%。 ; u7 ~) ~5 R! B6 I8 Z- W! ?; B
(五)转变思想观念,推动了农村文明进步。农民通过培训后,不仅提高科技文化水平,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且还陶冶精神情操,在农村治理“脏、乱、差”,“弘扬传统美德,倡树社会新风,争做文明公民”活动中发挥积极带头作用。目前,全县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为62.0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3.1%、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5.28%,与2004年相比分别提高了25%、1.4%、17%。为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S# B% h5 n5 X" L+ G5 u9 N二、开展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 Q( ]! {* P& b- P o
近年来,我县农民科技培训取得扎实效果,主要做法是:
- V. P3 G5 M* E: d, G(一)加强领导,促进农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尤溪县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领导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该项工作作为科教兴农的主要战略和德政工程来抓。县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农业、林业、团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开展科技培训工作,而且培训规划有目标、计划落实有措施,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农民科技培训规划,每年度的科技培训力求做到计划可行、措施得力,从而促进了我县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 T T3 ?$ E, ~* r `(二)把握主导产业和“五新”技术,突出培训效果。为了适应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需要,在培训内容上,注意尊重农民的培训意愿,量身定做,根据基层农业生产和地方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开发出尤溪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实用技术教材和“五新”技术培训资料10多万份,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实用技术培训,力求做到培训一个项目,形成一项产业,占领一方市场,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如管前、八字桥二乡镇是以发展水稻制种和做大金柑产业为主,我们在培训内容上,就围绕制种和金柑产业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培训效果。目前,在管前、八字桥两地已建成了金柑基地3.5万亩(其中无公害金柑产品认证基地0.6万亩)、制种基地0.23万亩,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柑之乡”,成为福建省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 f( J% N6 T6 \8 P3 X
(三)开展科技人员进百村活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训进村、科技入户,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为了加大技术与农户直接对接的力度,农业培训工作必须重心下移。一是在全县组建了一支百名的师资队伍,由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下发文件,使每个乡镇师资力量达5名以上;二是以农业155为平台,组织230名科技人员分片包干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每人负责40个农户的技术指导;三是利用农业部配备的“科技入户直通车”作为流动培训场所,每月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0场以上;四是抓实习基地建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县建立了30个教学实习基地,以“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的田间指导为手段,组织农户进行实践活动,加深了理论知识学习,做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1 |; ]; |; R8 I( l: F- `" E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培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时效性,讲究针对性,注重带动性。近年来,我县在实施“优质稻工程”、“沼气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茶叶示范县”、“金柑标准示范区”等重大项目上,都把对农民科技培训作为一项基本内容,融入项目实施的过程之中。靠培训网络和推广体系与农民沟通和联系,进行各项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掌握生产环节全过程的生产技能,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工程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效果,深受农民的欢迎。 1 a8 l# S9 ?! l0 C/ @5 l/ w
三、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2 y2 ?( p4 Z! x+ J( b2 P8 H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农民这个主体的现代化、知识化,要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只能是空谈。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从我县而言,在农业科技培训上,必须抓好“三个对象”,突出“四个重点”,创建“五个机制”,做好“六项工作”。 3 \) f. J6 |+ w9 y3 f
(一)抓好三个对象 1 E! ?& J) N( ?$ _
在深化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要抓好“三个对象”培训:一是抓好村、组干部对象的培训。村组干部是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工作,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动员村组干部参加农广校学历教育及农函大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二是抓好存量农民对象的培训。对存量农民,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提升他们在种植、养殖业方面的科技水平。三是抓好增量农民对象的培训, 重点面向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提高其自谋职业的本领。
8 O- _) p. D6 V% {" X(二)突出四个重点 " `& p# q8 T$ U* n* w( b0 m/ f. G
要实现我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农民向工人的转变。今后,农民培训必须有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职业性和专业性。要根据农民的自愿,量身定做培训教材,师资送教上门,使农民接受所需专业培训,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二是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要注重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增强培训的直观性和操作性,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三是突出针对性和系统性。将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作为授课骨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四是突出制度性和规范性。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学籍管理,进行严格考核、跟踪管理。 " G! h( ?' }7 j4 S
; s9 \9 l- v! j% G
(三)创建五个机制
, }6 F6 R' G( J9 `% F/ }一是创建农业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围绕服务型、配套型、智能型、产业型四种形式和贴近农民实际技术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农业155服务体系的作用,使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落脚点真正落在了为“三农”搞好科技服务上,真正为农民科技培训搭建一个社会化服务平台。
% K! t+ T6 H8 ?: I T7 Q2 D二是创建各级各类培训资源的准入机制。鼓励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参与农业技术与劳动技能岗位培训,为加快我县农业科技和职能岗位培训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农民培训的教学支撑体系。
; k6 D$ t! Q3 S/ K三是创建以技术支撑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需要,整合和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围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研发,集成可利用的优势科技资源、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力度,做到“农民点菜、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确保农村科技培训不收农民一分钱。
' w' S' o c& X( E四是创建科技人员与种养大户挂钩的培训跟踪管理机制。在实施科技培训过程中,要组织协调培训单位有关科技人员经常深入农村,对培训对象实行跟踪服务,了解培训效果和存在的不足,改进培训工作方式、方法。
" H0 Q6 h+ i6 `' ]8 ?. j五是创建和完善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县、乡一级党委、政府要制定一些有利于农民参加培训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优惠政策,如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优先承包项目、有偿资金援助、生产资料、物资贴息贷款等扶持优惠政策。用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 M. O; h: q( G z/ P. b( B# g! }(四)做好六项工作 6 F2 B1 D7 f Y3 K
1、以科技入户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探索科技入户的有效模式,认真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制定并落实扶持和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科技入户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得快捷通道。
" ~. \' j* ^: i: V8 ~% l2、以提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能力为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县为中心,选聘有真才实学、热爱农民科技培训的高、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并将所有专兼职教师姓名、学历、专业特长、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等内容全部输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农业155电脑,建立农民科技培训师资库,实行县乡联网,有关乡镇可以根据农民需求,随时与有关单位联系,调出师资库里的师资进行培训。
5 X$ D; ~2 U! `3、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培养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农广校招生力度,计划全县每年招生中专学历120人,其中现代乡村经营专业35人、会计统计审计专业30人、畜牧兽医专业25人、企业经营管理30人。二是计划每年实施绿色证书培训300人,每年每人参加培训时间达3天以上,发放绿证280本以上。三是以健全农技服务体系为落脚点,开展农牧业村级农民技术员培训498人,实行全员培训,要求每个村级农民技术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2次以上,累计时间不少于3天。 + w; e* q. Q3 [$ N
4、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依托,以农业155为平台,科技入户直通车为手段,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在村里集中办班,对务农农民进行系统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等培训学习,帮助农民提高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 + f7 {: A {; y' K9 s* @
5、以围绕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村能源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沼气等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大好时机,将职业技能开发工作与项目建设和管理服务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加大我县沼气技工岗位技能的培训力度,实行就业准入制,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行业全面进步。 8 i) y8 O# Z- u* R9 l
6、以农民转产转岗就业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城镇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对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依托专业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要和用人单位的技能要求,开展公共知识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其他产业、岗位和城镇合理有序转移。
4 ?' S8 u, Y1 ^4 j* Q# L7 h(作者:尤溪县农业资源区划办)
|